查看: 12616453|回复: 0

常在微信上干这10件事,你的人脉迟早要被聊坏

[复制链接]

8450

主题

8655

帖子

2万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26706
QQ
发表于 2015-10-11 03:15:54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 更多»

x
  
  微信早已横跨多个年龄层成为主要通讯工具,在职场中也承担了越来越大的作用。但是很多人对微信的印象还停留在两个人聊天的情境。
  
  在微信普及职场的当下,千万不要让自己的思维还停留在私人聊天时代,以至于出现问题,甚至因此吃大亏。
  
  本文作者为LinkedIn领英专栏作家肥肥猫,资本市场律师,知乎知名作者。
  
  常在微信上干这10件事,你的人脉迟早要被聊坏
  
  以下是职场上使用微信的10个禁忌。
  
  1、天真以为聊天是两个人的事
  
  截屏功能对于今天大多数人已经是个炉火纯青的技巧。A某人与B某人聊到某爆炸话题,B随即截屏并发送给C某人,C兴奋扩散。
  
  这套流程是如此的普遍和随处可见,已经在我们的人际关系中造成了无尽的麻烦和后患。在整个过程中,A与B都是欠谨慎的。
  
  A被B泄漏的对话,在C的传播中等于被广而告之,可能被脑残挂到朋友圈,也可能被好事者晒到公众论坛。
  
  这些C们其实根本不能信守不再传播的诺言,C的传播可能让某位想要讨好A的人将截屏图片直接传回A本人,不经意间A与B的关系就结下了深深的隔阂。
  
  如果A与B的聊天涉及到对D的评论,就更麻烦。今天任何在背后议论人的聊天记录,最终都会被摆到当事人D面前。
  
 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没有私密性的时代,所有的文字记录都要作好被全世界审视的思想准备。
  
  在职场中,若传播内容属于需要保密的信息,或是你不想让其他人知道某段聊天的存在,建议拨打对方手机。(而不是座机,尤其对于部分金融机构从业者,座机自动录音是监管机构的强制要求)手机被录音的概率则要小的多。
  
  大部分人手机中并无电话录音功能,即使有,也未必能及时开启。
  
  2、以为所有人都喜欢用语音沟通
  
  微信的语音功能实在是浪费时间的一大法宝,但由于方便顺手,越来越多的懒人爱用。
  
  其实文字已经是最有效率的表达方式。
  
  给定同样的内容,语音增加不了任何额外信息,反倒是会出现大量的前言不搭后语和口语废话。
  
  再加上些口音、打嗝、地铁报站、嗯嗯啊啊什么的时不时干扰一下信息读取,沟通效率反而被拖累了。
  
  那些动辄四五十秒的语音连着几条过来,非要你停下手里的事和在听的音乐,从头到尾听完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。耳朵凑上去要是不够快,还会变成免提,方圆十里都听见了。
  
  对了,当中还不能断,一断可太好了,从头再来一遍。本来文字扫一眼0.5秒就明白的事情硬生生拖成五分钟,要是来回个十几轮还让不让人干别的事情了?
  
  打字的过程本身就是个整理思路,优化表达的过程。
  
  习惯使用语音的人,会给人一种只在乎自己方便,而不愿意便利他人的印象。
  
  遇到心胸狭隘,喜欢恶意揣测动机的人,更是会误以为你怕被截屏对话,对他有所防备。
  
  3、随意拉人到微信群
  
  我询问过许多人,包括我在内,其实特别讨厌有些根本和不熟的人没经过允许,也没有提前告知,就把自己加进某个微信群。
  
  许多人忽视了微信群这个东西的重要性,其实微信群是我们除了朋友圈之外,跟特定目标对象的第二次公开连接,其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和自己不熟悉的人评判自己的依据。
  
  随意将人拉进群,等于把对方放到一个被人审视的舞台上,那真是说话不好,不说也不好,让被拉者非常为难。
  
  此外,有些可利用资源的持有者(高官显贵美女),原本就天天被人打探惦记,随意拉人家入群,等于将对方暴露在个人微信泄露的骚扰风险之下,非常欠考虑。
  
  情商不足的人,还会以为拉人入群是在为对方提供价值,却不知给人带来风险和困扰。
  
  群中情商不足的人,会以为和某人在一个群里,就产生了某种微妙的连接,感觉自己就和对方“在一个圈子里了”,甚至去微信点名,@对方出来回应自己。
  
  却不知,很多人之所以会有电话恐惧症,却不怕短信,就是因为同一件事情,前者意味着未知、风险和速度,后者意味着调整、适应和缓和。
  
  经常@别人来回应,是无形中给对方套上了时刻关注群内消息的义务,而这只是群内活跃人士的一厢情愿罢了。
  
  4、“在吗?”“有时间吗?”
  
  “能麻烦你一下下吗?”
  
  问这种问题的人,实在是很让人困扰。
  
  职场使用微信的要义在于高效和迅速。
  
  如果明明有事却只跟我说一句“在吗”却没有下文,就是一种信息不对等,承担不对等风险的一方在被问者,这是非常让人不快的事情。
  
  那些请求,可能对被问者来说,是一份本可以不接的任务、可能会牺牲他的休息时间、可能需要他亲力完成,不管怎样,这种提问的方法,都无异于把压力的皮球,踢到了对方脚下。
  
  如果对方是无意义搭讪,人家点进去查看就要承担回复他未知要求的风险,对被问者而言是一种心理压力。
  
  这种毫无信息量的、拐弯抹角的沟通,是一种对对方的困扰。他如果对你回应,那么他就必须承担接下来你要说的未知的信息的风险。
  
  这是个效率至上的时代,别人不是你爹妈,不是你的追求者,不是你的闺蜜,没有人愿意听和你多花一秒钟扯淡。
  
  想要干嘛,第一句话就跟人家交代清楚,让对方选择是否回应你。
  
  要是不愿意理你,那就别再多问,说明人家是选择了不为你付出时间或劳动。
  
  5、以为截屏可以立此为证
  
  在工作中使用微信,一定会出现牵涉到金钱往来和协议安排的情况,许多人以为截屏就可以立此存照,但其实不然。
  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 更多»

本版积分规则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